連續多個週休下雨終於等到放晴,基隆火車站北站站內有指標,中山一路出口往虎仔山步道也就是基隆地標公園,出站要先搭電梯到路面
基隆車站北站外觀,週邊都在施工
出站後對面左側,中山一路113巷,巷口抬頭有基隆地標登山步道指標
中山一路113巷巷弄彩繪
陡坡近60度,不時見到機車騎上去,也有婆媽拉買菜車下斜坡
這段路我覺得很有特色
樓梯終點是太平國小下方,從大樹後方上階梯到校門口,校舍外牆是電玩小精靈圖案
太平國小蜘蛛公車站
虎仔山基隆地標地景
中正公園,這山頭又稱小基隆山
基隆港東三碼頭
西二三碼頭倉庫1930年建造,現為西岸旅客碼頭,觀光郵輪在此上下船,電影KANO拍攝地
內政部警政署基隆港務警察總隊
海港大樓1934年建造,臺灣最早的綜合辦公大樓,港區相關業務單位都集中在此又稱為基隆港會同廳舍
基隆港灣對面是基隆港務分公司,之前搭麗星遊輪在此上下船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1917年建造,右後方海洋廣場,週一休館,全票100元,3樓常態展覽模擬5噸貨輪裝載貨物及出航情景
基隆孝三路93巷基隆孝三大腸圈,10:00~19:00
大腸圈一份40元,老闆說一斤120元約三份,我外帶一斤當今日的早午餐,很扎實飽到晚餐都省了
基隆故事館,週二~日9:00~17:00
除採礦台車外,有基隆市傑出音樂人音樂、基隆景點介紹、電腦觸控遊戲(很多故障)、礦工用品展示等等
愛四路二巷有許梓桑古厝指標
斜坡旁數個避難坑道,慶餘堂式古厝的正式名稱
許梓桑古厝1931年建造,日治時期的基隆區長,閩式和巴洛克建築風格
日治時期TR磚
兩層紅磚牆建築
閩南合院形式
主屋
慶余堂石雕字樣
華麗的石雕裝飾
中正公園1911年建造,牌樓是日治時代基隆神社的鳥居,兩座鳥居間的樓梯是當時神社前的表參道
戰後神社改為忠烈祠,這是中間層的主普壇,中元節普渡法會是地方上重大祭祀
遠眺剛走過的虎仔山基隆地標地景、基隆市太平國小、校舍上的小精靈
最上層的巨大觀音像,有5層樓高
內部有狹窄樓梯可登上觀音眼
許願池,在這遇到導遊正用日語對10多位日本團客解說
長壽樓,信眾可拉繩撞鐘祈福
彌勒佛
白米甕砲台
沿著壽山路上行,兩側都有人行步道
中正公園內的役政公園,展示全國第一座結合陸海空三軍除役武器裝備,近距離接觸,海軍陸戰隊登陸用的兩棲戰車,每小時速度陸地30英哩、海上6.8海哩
裝甲部隊使用的巴頓戰車,民國62年自美國接收武器,寬3.63公尺、高3.12公尺,最高速度每小時48公里
海軍五吋艦砲
民國62年編入海軍驅逐艦,擔任巡防、護漁、護航外島運補任務,海軍貴陽艦的主桅、海錨、螺旋槳
勝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飛彈,民國48年自美引進的高空截擊飛彈,可選高爆或核子彈頭,民國86年前是陸軍飛彈部隊主力,長1210公分直徑80公分,重4858公斤
F-104G星式高空戰鬥飛機,人類最後載人的戰鬥機,十萬呎以上飛行高度,民國52年自美引進,56年進行台海掩護偵照任務時成功擊落中共米格19戰機
役政公園終點
穿過二沙灣碑林右轉接續海門天險,1840年建造二沙灣砲台,1884年中法戰爭毀損後重建,東砲台,可控制港區出入口船艦,這是仿製砲台
古井,亂石堆砌外徑1.8公尺、內徑1.2公尺,主要目的為冷卻砲身軍事用水
北砲台,砲口指向基隆港出入口,原設砲台8座於中法戰爭時摧毀,砲座子牆及彈藥庫
斜道可通往中正路
古井和營盤場間大石階,佈滿青苔非常濕滑,我為禮讓一位婦人而滑跌數階十分危險
營盤區供軍隊駐紮,外圍營牆採人字法堆砌,可惜兵房已毀僅存營舍牆基
海門天險營門內,石頭堆砌中式城門牆身
營門上
石塊堆砌成拱門,門上的海門天險石刻方匾
營門和門前廣場
廣場左側石階通往中正路,但考量石階濕滑改走右側地磚路,結果兩條路會合成剛才的斜道
中正路的海門天險
繼續往和平島方向健行,基隆市長官邸1932年建造,但古蹟修復活化已失去古味,門廊進入玄關須脫鞋並著棉襪
次間和座敷
居間和茶之間
洋式主臥
緣側長廊
阿根納造船廠,電影美國隊長拍攝地讓廢棄船場聲名大噪
拆一半廢棄的造船廠很好拍
鋼筋外露且告示請勿攀爬,依然不斷有年輕人翻入拍照
正濱漁港,海巡署的船
基隆人孔蓋
舊漁會大樓,1934年建造
貨櫃場夕照
中正路113號的基隆要塞司令部官眷舍
馬路對面230號的司令官邸
基隆法國公墓,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1884~1885清法戰爭基隆與五堵間山嶺戰事
星巴克,典雅建築
多彩的虎仔山基隆地標地景
連珍糕餅店
連珍芋泥球,跟櫃姐說要買幾盒會直接從櫃台後方冰櫃取貨結帳,一盒4入50元,勿離開冷藏超過2小時
李鵠餅店
海洋廣場
海洋廣場與基隆港觀景台間燈光走廊
右下角是最近很夯的告白氣球,好多人在兜售1個200元2個350元,可惜不能帶上火車所以沒買
幸福鐘
基隆港觀景台
國光客運轉運站即將拆除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夜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