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建造臺東火車站新站時挖出石板棺 2000具、陶器、玉器及石器達 2萬多件,距今 1900~5300年面積達 1萬平方公尺的史前聚落遺址,這是東南亞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也是臺灣最大規模且最完整的史前遺址,更是臺灣第一座的考古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的範圍達 100公頃,目前的 卑南遺址公園面積約30公頃,考古現場棚架下挖掘 450平方公尺,呈現史前聚落的平鋪石板、石梯、石柱、石臼、排水溝、石板棺、砌石牆及砌石圈,透過展示與導覽了解史前的生活樣貌及推廣文化教育。戶外還有史前家屋及原住民家屋區,營造原住民的傳統生活樣貌,彰顯遺址公園多元主題的文化展示。
( 點選連結直接閱讀 )
臺東火車站鐵道下的涵洞,牆面上有原住民文化介紹
大獵祭凱旋是卑南族從獵場回來,婦女為他們換上傳統服飾及佩帶花環,盛裝排列到集會所接受眾人歡迎及享用美食
過涵洞就見到卑南遺址公園的入口,不用照Google Map繞一大圈
卑南遺址公園地圖
公園前右轉小路,考古遺址中唯一立在地面的板岩石柱,這是內政部指定的國定遺址
1896年發現推測是家屋結構中最高的立柱,頂端圓形因破損而成弦月形
陸橋連接到卑南遺址公園內
白鶺鴒鳥
8:30~17:00免費開放參觀
分佈圖
3500年前卑南文化人就有高度的社會化秩序,互助合作搭建一圈圈比鄰而居的居所,史前卑南文化住屋及石板棺也會面向都蘭山
以狩獵和農業為主,卑南文化人居住的石材建築中以平鋪石板及砌石牆為主要特色,先人會以石板棺葬在住家內部或四周
平鋪石板
石梯,將石英雲母片岩的一面打鑿出 5~6個凹槽作為階梯,長 2公尺,因為考古現場數量少推測為特殊場所使用的工具
石柱
石臼
砌石牆,住屋比土台低,以礫石築造駁坎防止高處的土台崩落並作為住屋的石牆
砌石圈,開口直徑 1~2公尺、深 1.5公尺,推測為儲放食物的空間
相連的砌石圈
屋根結構
排水溝
石板棺
12、13歲要進入少年會所接受生活禮儀、神話傳說、族群歷史、工藝技術及狩獵訓練
卑南族少年會所及前方的大草坪,目前普悠瑪部落傳統大獵祭迎凱旋祭儀活動在此舉行
史前卑南文化的單一住屋會以礫石排前院及步道,如今的原住民家屋也有史前的石板及砌石牆元素
多間住屋會緊鄰呈長條狀,坐西朝東面向都蘭山,屋前是前庭,兩屋間空間為側走道
兩坡對稱式茅草屋頂,住屋的格狀結構山牆能增加穩定性防颱
砌石圈上寬下窄,住屋與砌石圈間為後走道
與住屋平行,成排方圓不等的砌石圈,推測為儲物使用
正門的售票口
地址:臺東縣臺東市文化公園 200號
時間:週二~日 9:00~17:00
電話:( 089 ) 233-466
展示廳及遊客中心票價:成人 30元、兒童及學校學生 15元、65歲以上及身心障礙者免費
團體導覽:20以上於一週前 網路預約
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