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明寺於1840年創建為大溪最古老的佛寺,全台唯一收藏宋版「蹟砂藏經」影本的百年古寺。三合院建築周邊有桃園最古老的敬字亭及齋明寺古道,後方是新建的清水模齋堂,後方的櫻花3月盛開。如果跟我一樣走桃64線經古道上齋明寺,要注意安全公路未設人行道且車速快。
桃64線公路未設人行道,路程450公尺長與車爭道有些危險
齋明寺導覽圖
公路右側可見古道入口,齋明寺1957年建造三門牌樓
建寺時為220公尺長的溪澗與石頭小徑,1929年改為石板階梯方便朝山禮拜
石板路
階梯旁的石疊
部分階梯的石板歪斜,下階梯時要注意
廢棄的蓄水池
涼亭可遠眺大漢溪及大溪橋
遊客說原先另一座惜字亭位於涼亭旁,但已拆除僅剩這座,但古蹟周邊雜草叢生所以很少人近觀
幾乎看不到步道,斜坡處須踩樹根以防滑倒
1866年以石砌三層四方形的惜字亭,是齋明寺中最古老的建物,古人敬惜字紙及對文字敬重,於書寫及閱讀後入敬字亭焚燒
全台僅剩20座惜字亭,桃園區占5座而這座是桃園最古老的惜字亭,上層是倉頡神位,對倉頡造字的功績表示尊敬
清水模造的公廁
很有網美氣氛
四周種植八重櫻
吉野櫻
白色吉野櫻
李花
梅花
戶外空間9:00~17:00開放,服儀應莊重並輕聲,古蹟庭院有觀音神像及心形水池
道光年間建造的齋明寺,1999年由法鼓山聖嚴法師接任住持,為法鼓山的道場在農曆年時會敲鐘祈福
處處可見聖嚴法師語錄
1985年列入三級古蹟,古蹟大殿9:00~16:30開放參觀但室內禁止拍照
三合院式閩南建築古剎
昭和7年的石燈籠保有古樸樣貌
1840年建草庵,同治年間修葺建瓦,1912年磚造殿宇及增建東西廂,禪堂是齋明寺禪修、法會共修、禪學等場所
屋脊有漂亮的交趾陶剪黏工藝
展示齋明寺的歷史文物及古書畫
花藝作品相當雅緻
佛教道場與文化
知客處可協助年長者叫計程車下山
清水模建築曾獲2012年台灣建築獎首獎,戶外區域13:00~16:00開放,辦理禪學或禪藝活動時關閉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齋明街153號
時間:9:00~16:30
電話:03-3801426分機203、204
交通方式:
- 中壢客運:702 (長庚轉運站)、5301 (桃園)號到「崎腳」站步行6分鐘
- 桃園公車:212 (龍潭新站)、710 (捷運永寧站)號到「崎腳」站步行6分鐘
- 桃園客運:5000 (桃客總站)、5090、5091 (中壢後站)、5096 (桃客總站)、5098 (中壢後站)、5112 (中壢)號到「崎腳」站步行6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