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自1949年戒嚴令開始經1987年解嚴在1992年結束,法條源自國共內戰時期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省政府凍結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而限制集會結社及思想自由。除上述法條外更引用內亂罪、懲治叛亂條例及檢肅匪諜條例來加重罰責。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時期紀念園區有綠島及景美園區,戒嚴時期1968年設置景美看守所,接替軍法處審判政治犯,如:1979年余登發案、1980年美麗島案及1985年江南案。高牆封閉式管理於2007年底開放參觀,參觀綠島後再來景美對整個監獄文化更有感。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18年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時期紀念園區有綠島及景美園區。景美園區前身是台北看守所,主要是羈押、審判及發監執刑

國家人權博物館

 

服務中心

週二~日10:30、14:30定時導覽於一樓服務台集合,也有多國語言導覽機免費借用,設置飲水機、洗手間及文創商品販售。自由參觀,惟行政中心、圖書室、禮堂、檔案室不開放

 

第一法庭

園區最大的法庭而命名,1977年建造一層樓建物,樓地板面積為81.7坪,為警總軍法處審判法庭

國家人權博物館

 

刑法第100條的內亂罪,有意圖顛覆政府判7年以上到無期徒刑。但懲治叛亂條例第2條第一項內亂罪俗稱二條一判唯一死刑。檢肅匪諜條例是情治機關在民間建立相互監視系統,特務監視與民眾舉報成功起訴給獎金,人民間不信任及惡意舉報不公義

國家人權博物館

 

因國內外關切而公開審判,1980年3月18日第一法庭進行美麗島軍法大審,官方安排軍法處、調查局及軍法局人員參與旁聽

國家人權博物館

 

8名被告二條一唯一死刑,在法庭上主張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修改憲法,9天審判中爭取民主人權及對台灣期許。15位黨外人士組成律師團,每名被告有2位律師辯護,經媒體報導後讓民眾看到政治犯的理念而影響後續民主運動的發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

 

軍事法庭

1967年警備總部軍法處遷入時興建,一層樓建築面積53.2坪,執行拘禁、審判、徒刑等政治案件流程

國家人權博物館

 

政治犯被逮後經警總保安處、調查局或憲警單位偵訊後送此審訊,軍法審判是二審制,開庭的案件都是不對外公開的秘密審判

國家人權博物館

 

受難者遭刑求、疲勞詢問、恐嚇及利誘迫使在法庭上認罪,判死刑會立刻上腳鐐,送押房等候送安坑刑場執行槍決。軍事法庭有3間法庭,最大的第四法庭有軍法官、軍事檢察官及書記官,一側桌椅為辯護人席,前方桌子被告於宣判後簽名用,被告有座位人多設木製長板凳被告席

國家人權博物館

 

軍事偵察庭由書記官及軍事檢察官審訊,被告站立無桌椅

國家人權博物館

 

研習教室

原高等地院檢署辦公室局部改建,入口高牆暗示禁錮和隔離,緬懷人權鬥士犧牲個人喚醒民主自由

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

 

白鴿廣場的裝置藝術,鴿子象徵愛好自由及掙脫困境,山嵐代表台灣聖山玉山,高聳捍衛著民主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人權紀念碑

追思空間紀錄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者並見證台灣邁向民主的過程。印度黑石紀念碑刻載1947~1990年間7977位遭槍決、無期徒刑、囚禁及獄中死亡的受難者。每塊碑石左上角刻劃受難時間,前方在年份塗深紅色代表1117位受難者遭死刑槍決,後方判刑囚禁的受難者,碑石突起代表判處無期徒刑,獄中不幸死亡的年份塗深紅色

 

汪希苓特區

1985 年江南案後興建囚禁前情報局長汪希苓及副局長胡儀敏,高聳圍牆內二棟單層加強磚造平頂建築,高3.89公尺,樓地板面積125平方公尺。汪希苓因健康不佳僅在此軟禁3年便移往陽明山的情報學校至減刑獲釋

 

兵舍區

1957年建造6棟一層樓372.5坪建物,作為軍法學校教室及學生宿舍,學校遷後提供憲兵進駐時的兵舍

國家人權博物館

 

兵舍區現為的人權史料展廳及博物館商店,面對侵害人權的歷史,記取教訓並展望未來

國家人權博物館

 

在白色恐怖歷史現場,威權統治下禁錮民主與剝奪人權的歷史記憶

國家人權博物館

 

押房或外役人員均是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原本不必經歷被關押限制自由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83年綠島關押人員名單,刑期都超過10年

國家人權博物館

 

仁愛樓看守所

二層樓建物1673坪,作為軍法學校操場與學生浴室,1968年改作警總軍法處看守所並於戒嚴時期關押政治犯

國家人權博物館

 

仁愛樓看守所可代監執行,分為行政區和外役區

國家人權博物館

 

前方水池由受難者建造取「主持正義」寓意,神獸獬豸常見於憲兵臂章,明是非見糾紛會以獨角頂撞不說實話或不講道理的一方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57年為軍法學校於1967年搬至北投復興崗,1968年國防部軍法局看守所因都市規劃而遷至園區,受難者口述6月已完工使用,但落成碑10月31日為蔣公誕辰紀念日代表威權統治崇拜的象徵

國家人權博物館

 

警衛室執行搜身及隨身物檢查,攜帶現金會開立帳戶,判死刑予戴腳鐐直到執行死刑帶離前才拆除,押房違規也會戴手銬或腳鐐以示懲戒。時鐘指向4:04,意指帶到安坑刑場執行死刑的時間,另一寓意為「死」的諧音

國家人權博物館

 

律師接見室當時有配置一名監獄官座位,受難者與律師通話時有軍方或看守所人員監聽,以防透漏外界消息及案件進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

 

醫務室設備簡陋執行基本身體檢查及基礎治療

國家人權博物館

 

醫師背景的受難者在醫官忙碌時協助受難者、官兵及眷屬診療,也被指派第一線面對發瘋、自殺與絕食的難友

國家人權博物館

 

陳中統醫師日本習醫時接觸台灣青年會但未入政黨,父親病危時回台在新婚蜜月時被特務誘捕認定涉及台獨判15年,捐贈用品復原當時環境

國家人權博物館

 

當時政府對外宣稱民主自由沒有關押政治犯,陳醫師便利用職務在病歷表第5行寫二條幾判幾年,1975年集結333位受難者名單秘密送至洗衣工場由另一人轉抄後收回焚毀滅跡,經刊登在日本雜誌引起國際關注台灣政治迫害並開啟救援行動

國家人權博物館

 

藥房區藥品不足,陳醫師經所方同意後請爸爸從診所送抗生素或注射藥物,病情嚴重者再轉送軍方醫院

國家人權博物館

 

錄音室監聽受難者接見或會面時談論的內容,外役錄音再由政戰官戴耳機監聽,發現談論看守所內的生活或案情相關時即切斷會談

國家人權博物館

 

所內日用品及信紙需親友送或自購,帳戶支付不現金交易,福利社外役負責點貨、送貨、販售及記帳工作。販售豆干、海帶及滷蛋,押房的伙食最差可購買加菜,滷蛋因營養價值高及寓意盡早離開「滾蛋」最熱銷

國家人權博物館

 

白色恐怖時期常見強制失蹤,受難者被逮4個月後方解除禁見,輾轉搭車到所內的家屬等待區等候會面

國家人權博物館

 

設置特別接見桌,外役人員可在此與家人會談

國家人權博物館

 

家屬登記會面並可帶錢、書、食物及日常用品,現金需存入帳戶,食物及水果會切很碎檢查。家屬最怕受難者放棄喪志,曾將紙捲塞入柑橘並混入所內福利社購買相同的水果而成功傳遞訊息鼓勵受難者

國家人權博物館

 

每週四押房的受難者經所方同意可面會家人,1、3、5號電話復原會面溝通,2、4、6號電話為受難者家屬受訪錄音

國家人權博物館

 

玻璃隔板聽不到只能對講機會談,10分鐘僅限國語不能台語或外語也不能談論案情,受難者會偷以暗號或手心寫字來傳遞訊息

國家人權博物館

 

看守所為壓低受難者尊嚴,受難者只能走下方的門自稱鑽狗洞,而死刑犯因戴腳鐐不方便改走大門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68年啟用押區佔看守所1/3空間,獨居房、小型房及大、小押房共50間,木門內無把手只能從外面開門,常見雙排密閉式押房

國家人權博物館

 

牆下長方形的送物孔遞送餐盤或購買的物品,受難者會搥牆及趴地接近洞口與鄰房交談傳遞訊息

國家人權博物館

 

牆上放射狀的窺視孔,姚嘉文律師不想被監視會坐在孔正下方的死角閱讀或休息

國家人權博物館

 

小押房關6人,人身自由受限制只能圍坐一圈席地用餐,擁擠時甚至站立克難用餐

國家人權博物館

 

政治案的案首或特殊案件會關在單人押房,1980年增設防撞墊,預防受難者在獨立關押時撞牆自殘

國家人權博物館


大押房關6~10人,押房原始無電風扇,在海巡署進駐後才加裝

國家人權博物館

 

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6坪押房關20多人,擁擠又潮濕惡臭,私人準備軍毯再將隔間的木條綁在軍毯下緣以利拉繩搧動

國家人權博物館

 

受難者自製寫信的桌子,罐頭蓋磨水泥牆作刀片,早餐的稀飯放入襪子擠製漿糊,報紙、牛皮紙及自己的衣服層層黏貼成紙板

國家人權博物館

 

塑膠碗馬桶德水戳一個小洞,馬桶刷乾淨後塞住馬桶,重複按壓等積水再用毛巾或衣物擦拭,押房空間有限只能寫信、下棋及看書

國家人權博物館

 

由走私的女軍事犯擔任雜役,負責發放伙食、信件及書籍,一週只能寄信一次且一封信只能寫200個字

國家人權博物館

 

單排的煙毒勒戒押房

國家人權博物館

 

單排鐵格子式押房,押房在1992年警備總司令部裁撤後改成不鏽鋼門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92年變成海防司令部看守所後,內部空間增大將兩排對稱式改成單排新式鐵欄杆押房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二樓東北側為女性押房,主要收押主播崔小萍、美麗島陳菊及呂秀蓮,押房有緊急情況或需求可按紅色燈反映

國家人權博物館

 

為管理女監於1980年增設2名非軍職女性雇員住宿值勤,押房內24小時不關燈

國家人權博物館

 

冬天時會提供熱水擦澡

國家人權博物館

 

分隊長負責押區、辦公區及作業工場或輪流管理其他區域,執勤時可住宿監獄官室

國家人權博物館

 

每排押房的兩端設士官兵寢室,值勤時休息可就近監控管理押房

國家人權博物館

 

鐵拉門全天上鎖,只有在放封、送餐或面會時才會拉開

國家人權博物館

 

受難者每天可放封15分鐘但押房不能外出活動,女性改在押房外的走廊放封,但涉及同一個案件就不會同時放封

國家人權博物館

 

哨站旁有緊急求救對講機

國家人權博物館

 

部分政治受難者押送法庭的獨立通道

國家人權博物館

 

扣除週四面會剩6天,表現良好的受難者因景美多雨實際只放封2~3次。男性放封監視塔有士兵,不能與人過多交談,當時樹叢較矮便於監視管理

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

 

有些監獄管理員會讓女受難者到頂樓曬太陽,陳菊和呂秀蓮曾案件特殊被特許至接見室外的空地放封

國家人權博物館

 

看守所所長指派或依上級指示,調派刑期短或案情輕的人經軍法處同意後到工場或行政區擔任外役。仁愛樓的洗衣工場、縫紉工場、手工藝工場為軍方附設的營利單位。收衣處登記檢查組,入場時先登記衣物號碼及清理口袋,分類送往水洗部或乾洗部

國家人權博物館

 

洗衣機高溫水洗(醫院衣服及床單血跡或排泄物先刷洗) ,洗衣台檢查刷洗,最後是水槽洗清及脫水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68年水泥砌造洗衣台,依髒污選擇適合的藥劑人工刷洗

國家人權博物館

 

洗衣工場是當時看守所最賺錢的單位,客戶為台鐵、郵局、三軍總醫院或其他公家單位,數量龐大月收達300~600萬元。工場收入1/100且人員多,平均後工場外役人員月薪約200元約民間所得的1/50

國家人權博物館

 

大型工業型脫水機

國家人權博物館

 

曬衣或烘乾,曬衣組在屋頂、籃球場或走廊晾曬一般的衣服,外役與押房受難者分區住,外役人員工作之餘還能打籃球

國家人權博物館

 

鍋爐室早期是豬圈,對面是廚房有煙囪。重油產生燃料,蒸氣供洗衣工場燙衣區使用,外役人員可用鍋爐的熱水洗澡或擦澡,曾有受難者藉由購買重油時成功逃獄

 

洗衣工場燙衣區,4人一組操作大型燙平機去整燙三軍總醫院的白色床單,因此受難者稱之「白布機」

國家人權博物館

 

6人一組分成卡其、襯衣及蒸汽燙的毛料組,燙百件以上一天10小時甚至晚上加班,新人先從燙襯衫及卡其衣褲開始

國家人權博物館

 

毛料組以蒸汽熨燙毛料大衣、軍官制服與西裝,燙壞照價賠償金遠超過工場月薪,劉組長幫新進難友會將燙壞衣服丟鍋爐燒毀,當衣服不見會先猜測是班長或士兵將衣服帶到所外送人

國家人權博物館

 

燙好的衣服放入竹籃,再以木推車推至入口的登檢處整理出場

國家人權博物館

 

縫紉及手工藝工場空間共用,訓練3天就上工,打越戰時看守所會承接縫製軍官衣服或蚊帳的工作。縫紉工場有剪刀及針等利器,受難者多冤獄及判刑過重會互相幫助,洗衣工場非常忙碌較無攻擊行為

國家人權博物館

 

手工藝工場早期美國商人每年收購彩繪蛋殼,後期畫盤子、京劇臉譜送至藝品店銷售觀光客,官兵婚宴或喜慶時製作賀禮

國家人權博物館

 

親友送至看守所的食物及物品要登記送物單

國家人權博物館

 

馬來西亞僑生陳欽生12歲時的命盤,18歲來台在21歲果然遭受政治迫害

國家人權博物館

 

受難者死刑前寫的絕命詩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52年受難者槍決前給妻兒留念的自畫像及絕命詩,遺骸及遺書都被政府埋葬直到1993年才陸續被尋獲

國家人權博物館

 

曾在關押在綠島的胡鑫麟醫師,自繪星象圖送給兒子

國家人權博物館

 

圖書室有專職外役人員管理,因較多政治思想的書,所以「民俗通俗演義」是當時最熱門的借閱書

國家人權博物館

 

藏書2千餘冊,中央文物供應社提供主義、國父遺訓及蔣公言論的書籍,外役人員崔先生也捐贈多本西洋文學藏書

國家人權博物館

 

「紅字」翻譯文學無關政治但書名有「紅」字被列禁書,崔先生和柏楊意識到看守所人員的文化水平不高

國家人權博物館

 

外役能自行借書但押房需經班長,押房有圖書目錄填借書單,政戰官核准並重寫將借書人姓名改成代碼送圖書室以防夾帶傳遞

國家人權博物館

 

所方管理人員於二樓官兵餐廳用餐,一樓的外役餐廳為用餐、集會訓話、休閒、看電視、練樂器、閱報等多功能空間,舉行康樂活動時外役人員要組織樂隊上台表演。外役有勞動所以伙食比押房好,可坐椅子看電視吃飯但座位少,不能看新聞台或政治內容只能看連續劇或棒球轉播

國家人權博物館


餐餐大鍋菜分官兵、外役或雜役等級,廚房外役煮後以三輪車送至餐廳,輪班人員打菜用鋁盆盛裝,吃飽後有兩桌的人輪流洗碗

國家人權博物館

 

班長吹哨或搖鈴集合用餐每桌6~8人,復原當時的三餐,早餐是稀飯饅頭搭配豆漿、花生、麵筋、鹹蛋及鹹魚,不精緻如軍中伙食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中、晚餐會變化豆芽菜、青菜、炸魚、滷三層肉,肉魚有限量,雞骨頭湯或豆芽湯也湯多料少,但之後配合政令改四菜一湯

國家人權博物館

 

營利部分撥至福利金,考量部分受難者無親屬探視,週四會面日加菜「梅干控肉」,每逢週四出現又油膩使受難者對此菜印象差

國家人權博物館

 

報導案情、執行死刑或政治相關的內容會被剪掉變「洞洞報」以限制受難者的資訊

國家人權博物館

 

1971年看守所官兵及受難者為祝賀蔣公60大壽而集資興建介壽亭,傳統中式涼亭內賀壽牌匾

國家人權博物館

 

交通

國家人權博物館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

時間:9:00~17:00週一休

電話:02-22182438

交通方式:

  1. 中興巴士:搭乘673、905、906、909、930、綠2、綠5、綠6、綠8到「莊敬中學」站步行3分鐘
  2. 台北客運:793、796、918、933、982、綠3公車到「莊敬中學 (復興路)」站步行4分鐘


檢視較大的地圖

 

延伸閱讀

【綠島景點】威權時期政治監獄文化   綠島園區詳細地圖,從人權受害歷史認識民主價值 --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琳娜的旅行瘋 的頭像
    歐琳娜的旅行瘋

    歐琳娜的旅行瘋

    歐琳娜的旅行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