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嶼位於浯江溪口,原名董嶼又稱珠嶼、鰲嶼,面積約 500平方公尺,是金門西海岸和烈嶼的衛哨,如砥柱中流「建功砥柱」是金門新十景之一。臺灣除了澎湖、馬祖之外,金門也有摩西分海,記得先查詢建功嶼 潮汐時間以免來不及下島而受困島上。

1949年國軍駐守W038據點監測金烈水道,2002年金門縣政府發展觀光改名建功嶼後規畫整建。500公尺花崗石板牡蠣人步道,在退潮時看潮間帶的彈塗魚、招潮蟹及石蚵螺貝,要小心剛退潮時步道較為泥濘且有積水,不要穿白鞋且小心濕滑。建功嶼的地標就是鄭成功像,看阿兵哥的寢房,登觀景台看 2022年完工臺灣第一座深海域的跨海大橋「金門大橋」及退潮時才露出的蚵柱與蚵架。

建功嶼

 


 

( 點選連結直接閱讀 )

地圖

誠實堡

花崗石步道

潮間帶

建功嶼

觀景台

延平郡王祠

交通資訊

 


 

延平郡王祠不在公車行駛的主路線上,所以班次不多,建議順訪延平郡王祠看鄭成功遺留的轂轆及古砲,分享一處沒有指標的觀景台,視野很優可看牡蠣人步道及建功嶼全景。

 

地圖

建功嶼位置圖

建功嶼

 

農曆初九 潮汐時間 於11:24~12:54建功嶼登島,公路旁的步道入口會有很多攤車,沿指標往下走到海濱

建功嶼

 

 

誠實堡

海濱步道口的崗哨,這裡有諮詢處及洗手間

建功嶼

 

每個月農曆日的潮汐時間表,需在乾潮前後的一個半小時登島,建功嶼 潮汐時間網頁有建議登島的時段會更清楚

建功嶼

 

 

花崗石步道

長 500公尺的花崗岩石板步道連結海中孤島的建功嶼

建功嶼

 

2013年芬蘭藝術家因反登陸樁上的牡蠣及在地居民採蚵為生,以鋼創作 6尺高的牡蠣人,可以看到漲潮時的水位

建功嶼

 

注意步道有高低差,不要穿白鞋會弄髒,剛退潮時較濕滑建議穿止滑鞋或雨鞋

建功嶼

 

藍天白雲下海中倒映的建功嶼非常漂亮

建功嶼

 

步道上附著無數的牡蠣殼

建功嶼

 

1.5小時內要折返金門本島,逾時建功嶼端先漲潮淹蓋步道

建功嶼

 

 

 

潮間帶

潮間帶廣且潮差大,乾潮時海床裸露 4~5小時可吸收陽光及促進生物繁殖

建功嶼

 

金門是臺灣唯一的鱟保護區,不定時會放流鱟苗,海灘旁的鱟裝置造景

建功嶼

 

 

建功嶼

 

步道兩側有海岸防禦的反登陸樁,牡蠣附著在鐵製的軌條砦上

建功嶼

 

 

建功嶼

 

花崗岩蚵柱,金門的石蚵養殖歷史超過 400年,每年的4~5月在金門舉行石蚵小麥文化季

建功嶼

 

石蚵又稱為石頭蚵、珍珠蚵,3~5月是產季,養在海中的花崗岩上隨潮水來去成為體型小、無腥味、鮮甜Q彈的海味

建功嶼

 

蚵殼內肥美的石蚵正在噴水

建功嶼

 

招潮蟹

建功嶼

 

 

建功嶼

 

建功嶼

 

這一隻彈塗魚最活潑

 

 

 

建功嶼

W038據點石碑

建功嶼

 

營區入口

建功嶼

 

宣善海士官長紀念碑,隨陸軍步兵忠誠部隊駐守建功嶼,在部隊中深受同袍喜愛卻在修築工事時意外身亡而立碑紀念

建功嶼

 

碑後方俯瞰花崗石板步道與金門本島

建功嶼

 

廚房

建功嶼

 

餐廳

建功嶼

 

A堡,配置防空機關炮、機槍及步槍

建功嶼

 

機槍及步槍的槍口

建功嶼

 

M140防空機關炮架的砲口

建功嶼

 

B堡只使用機槍,牆面還有景圖解說

建功嶼

 

因設施簡陋而整修立W038整建誌

建功嶼

 

上層的指揮中心是建功嶼的制高點

建功嶼

 

C堡

建功嶼

 

「看不到不打、瞄不到不打、打不到不打」寫實又有趣

建功嶼

 

D堡和彈藥室

建功嶼

 

D堡使用步槍及機槍

建功嶼

 

E堡及電台室

建功嶼

 

蚵柱

建功嶼

 

F堡

建功嶼

 

石刻「固若金湯」對聯「轟轟烈烈戰鬥   慷慷慨慨犧牲」

建功嶼

 

登高看 金門大橋,臺灣第一座深水域的跨海大橋,連接金門的慈湖路二段及烈嶼鄉的湖埔路,人車用橋長 5.41公里

建功嶼

 

彈藥庫房

建功嶼

 

住寢室

建功嶼

 

這麼多人只有一支電扇

建功嶼

 

床位比單人床還窄,遊客說早期在金門當兵,晚上累到躺下就睡也不會翻身

建功嶼

 

排長有獨立的寢房還有電扇

建功嶼

 

一個出口通戶外

建功嶼

 

另一個出口通建功嶼唯一洗手間

建功嶼

 

遙望福建南安故鄉的鄭成功像

建功嶼

 

9公尺高的花崗岩石雕像來自廈門匠師的精湛工藝

建功嶼

 

親率水陸大軍發料羅經澎湖,從臺南鹿耳門登陸成功復據

建功嶼

 

360度視野看海中的蚵架

建功嶼

 

水頭港區

建功嶼

 

金門大橋

建功嶼

 

 

觀景台

從延平郡王祠對面候車站旁的步道進入,牡蠣人步道及金門大橋,建功嶼的後方是烈嶼鄉

建功嶼

 

 

延平郡王祠

明末鄭成功以金廈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現今延平郡王祠地點是早期的水師訓練觀兵處

延平郡王祠

 

照片右側是往水頭方向的候車亭,3~5月木棉花盛開非常漂亮

延平郡王祠

 

1986年官兵在太武山南麓挖掘到銅鑄古砲,長 200公分、口徑 15公分,推測至今 340餘年歷史並安置在牌樓旁展示

延平郡王祠

 

綠草如茵沒有遊客清幽雅靜,浩然亭與正氣亭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 1969年建造,建築旁有洗手間

延平郡王祠

 

當年延平郡王遺留在金門的轂轆 ( 車輪 )

延平郡王祠

 

 

交通資訊

建功嶼

時間:8:00~17:30

電話:( 08 ) 232-0174

交通方式:

  1. 金門公車:7A、7B號到「延平郡王祠」站步行 2分鐘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琳娜的旅行瘋 的頭像
    歐琳娜的旅行瘋

    歐琳娜的旅行瘋

    歐琳娜的旅行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